神来神往
GEF大神农架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
神来神往专业号 | 2025-7-17

在华中屋脊的莽莽林海深处,一场历时7年、跨越重重考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正悄然重塑着神农架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图景。中国湖北省大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扩展与改善项目(以下简称“GEF大神农架项目”),不仅为珍稀物种筑起生命廊道,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之路。

2018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管理、全球环境基金赠款支持、中国财政部主导的“GEF大神农架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为核心,辐射鄂西、渝东7个保护区。

面对3年新冠疫情冲击,项目在财政部、湖北省多部门及地方政府倾力支持下,由湖北省林业局统筹实施,最终不仅完成全部目标,更超额完成配套任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结果为“满意”。

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省级决策核心。项目成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专业领域跃升为省级战略,通过编制8项关键技术报告并提交政策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文旅厅等部门首次在“十四五”规划中系统性纳入生物多样性考量。神农架林区与保康县创新建立六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签订保护合作协议,为生态红线融入发展蓝图奠定制度基础。

生态孤岛变通途,跨省联盟守护生命网络。新保护区扩容,在神农架外围建成12万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设立57块界桩,拓展旗舰物种生存空间。九道走廊贯通,打通神农架与房县野人谷保护区间的生态断点,建设2万公顷生态廊道,安装20块界桩,实现跨县无缝共管。鄂西、渝东联盟,联动湖北、重庆7个保护区成立保护联盟,制定章程并召开6届联席会议,破解行政区划藩篱,为金丝猴等濒危物种构建跨省庇护所。

科技赋能守护,打造智慧保护样板。项目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成森林、湿地生态监测站及59个植被样地,打造湖北省首个25公顷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在神农架布设红外相机网格,于巴东、竹山建立10条野生动物监测样线。建成GIS系统、林火预警及无人区应急系统,推广标准化监测技术。完成近2万份生物标本数字化,发现极危物种川东灯台报春新分布。

同时,项目启动“物种拯救计划”,迁地保护珙桐、庙台槭等20余种珍稀植物,保育洪平杏等16种濒危植物,成功实施巴东木莲野外回归,为华中植物宝库留存希望。

社区共生共赢,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项目将保护与民生紧密结合,资助木鱼镇青天村茶厂设备,惠及百户茶农,户均增收7000元。支持大九湖镇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养殖生猪、中蜂,种植药材,户均增收6000元。为巴东药材合作社提供种苗基金,建基地95亩,带动就业户均增收2.98万元。向店子坪村发放花椒苗2.3万株、生态气化炉120台。为堵河源保护区配备垃圾转运车、分类垃圾桶,改善人居环境。支持建设的彭鸿观鸟基地成为UNEP推广的“社区和谐示范经典案例”。

项目将自然教育作为长远之策,编制《生态教育培训教材》及7个保护区十年教育规划。建成16个珍稀植物专类园及官门山VR科普馆,打造湿地研学路线。科普活动蓬勃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相关报道从2017年27条增至2024年158条。

当金丝猴群通过缓坡式生态通道安然跨越公路、当红举村因发展观鸟产业脱贫致富、当鄂渝两地的保护者在联盟会议上共商大计,这份凝结着国际协作与中国智慧的绿色答卷,不仅守护了华中生态腹地,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提供了有益的“中国方案”。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